文章来源:《苏州玉器》
编者按:
作为苏州第四届“子冈杯”玉雕精品展的系列活动之一,《“苏作”玉雕创新论坛》于
在本次论坛上,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、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马建庭作了《“苏作”玉雕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》的讲演;中国玉雕大师杨曦作了《试论玉雕创作的时代性》的讲演;中国玉雕大师蒋喜作了《师古而不泥古——贵在创新》的讲演;中国玉雕大师瞿利军、俞挺分别作了《苏州玉雕的历史传承及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》和《浅谈薄胎器皿件的“苏作”特色》的讲演;著名玉雕师曹杨作了《浅议“苏作”玉牌创作艺术水平的提升》的讲演。
围绕各位玉雕大师的讲演和发言,与会玉雕大师、专家作了精彩点评,会场气氛活跃、妙语连珠,不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。在此,特分专题将有关点评摘要吐下,以飨读者。
关于“苏作”、“苏派”、“苏帮”
奥岩(主持人):
马建庭馆长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系统的主题发言,涉及到了苏作玉雕的历史、特色及当今现状。
昨天在与马进贵大师交谈时,马大师提出了,“苏帮”与“苏作”相比,小了些,还是“苏作”较为合适。那么,当代“苏作”的定位是什么,“苏作”的内容组成是什么,“苏作”的标识是什么,“苏作”的本质是什么,“苏作”的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,“苏作”在全国玉雕行业的影响力如何打造……这一系列问题,需要大家认真探讨。每个人可能只有一个观点,把你的观点讲出来,传递给在座的所有人,通过在座所有的人会传递给更多的人,这是开论坛、开研讨会的目的。……作为主持人,我给大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。就“苏作”玉雕面临的问题、玉雕人本身所想到的问题,大家可以随意发言。
褚海波(苏州玉雕专委会副秘书长、常务理事):
我不是圈内做玉器的艺人,但是我对“苏帮玉雕”这一概念有两点理解。这两点都在马馆的演讲中有所提及。一点是,通过历史的传承,逐步形成了“苏帮”玉雕流派;另一点是,传统的地域文化,以多种表现手法体现在苏州地区的玉雕作品中。这两点是大家对“玉雕”的认同。
冷坚(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):
对于“苏作的问题”,我谈一下看法。我认为,“苏作”是一个大的概念。它不仅仅是指玉雕,也指代我们苏州的其他工艺美术。明代,苏州的工艺美术风格已经形成,比如明式家具、红木小件都形成了鲜明的风格,在全国久负盛名。“苏作”有两种表现形式:一种是表现在手艺人所创造出的工艺品,另一种是表现在工艺品所体现出的风格。以刺绣为例,在明代就形成了“精、细、雅、洁”的风格。这一风格不仅反映在刺绣上面,还反映在苏州其他工艺美术门类上。“苏作”的概念非常深广,是苏州文化底蕴的表现。
奥岩:
黄鹤钟(苏州玉雕老前辈):
苏州玉雕创作具有优良的传统,存在历史性。玉雕创作还要讲求“状态”。“状态”是一个大的概念,它的容量较大,包括文化、艺术、审美、思想、情感等等。玉雕艺人不光要使作品有思想、有情感,更重要的是要有状态。在本届“子冈杯”上,苏州玉雕大师的作品让我感到非常震撼。历届的“子冈杯”作品我都观赏过,每一届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,都有大的提升。通过“子冈杯”这一平台,苏州的玉雕传统、当代人才得以继承和发展。
程磊(苏州玉雕专委会副会长):
作为一名玉雕从业人员,应该认真地提升自己。借用老前辈黄鹤钟的话,玉雕艺人要做到三点:要有思想;要有情感;要有技巧。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,首先要具有主题思想,然后加入作者的情感,再施以技巧雕琢而成。迄今为止,“子冈杯”已历时四届,参展者的制作技巧很大程度地得到了提升,如果大家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的思想、情感元素,那么作品才会更加出彩。这或许是来玉雕创作的大方向。
邵斌(苏州玉润石美董事长):
我不是做玉的艺人,只是赏玉玩玉的人。“苏作”与“苏帮”,我觉得哪一个都差别不大。在外地,一起谈玉雕,很多普通的消费者都说是扬州工,而不提“苏作”。这是我们需要推广的一点。“苏帮”是本地化的东西,本土的特征;“苏作”是地域工艺的代名词,它不仅包括玉器。我十年前到苏州买玉,都是找一些仿古件,找一些精细的、传统的作品。那个时候们大家对新的东西都还没有接触。三、四年之后,华人圈进入了对玉器的渴求时期,这就加速了其创新。我最先接触的是杨曦大师的创新作品,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。之后,每次去“天工奖”,展览的作品都会给我们极大的鼓舞。原先,收藏者广泛收集传统题材作品,比如观音、弥勒。在创新辈出的当代,他们更加喜欢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。苏州玉雕能让全国而至世界对自己有一个清新的认识。我也希望,在以后的日子里,苏州玉雕向新疆学习、河南学习。我早年在新疆做过寻访,新疆玉雕界空前的团结,马大师对新疆玉雕的推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,以包容的心态走向全国的各个地方。再看海派,“苏作”跟随海派多年。最近几年,经过大家的努力,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苏州玉雕在全国获得了很多分量极重的奖项。我希望苏州玉雕能够形成推广的核心力量,真正地让大师及其作品在全国得到推广,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苏州玉雕的风格、内涵及发展方向。我建议再相关网站、杂志上,将苏州玉雕大师的创作风格、款式以及防伪做系统说明,进而引导外地消费者,从而使“落款风气”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。在追求市场的同时,苏州的大师已经开始发展苏州玉雕的艺术,往艺术化方向转变。“扬州工”在普通老百姓中很知名,“苏州工”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大,但是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较轻。这需要我们将推广工作做大、做细、做强。我认为“苏作”玉器的发展需要我们所有人保持“科学发展观”的思想。同时,要做好推广,先做好整理。把“苏作”玉雕的特点、价值整理出来,之后再认认真真地推向全国。三四年前,苏州的玉器较为便宜,苏州的艺人也很平和、包容吸引了大量的外地艺人进入苏州。而今,苏州已经不是高手云集,而是大卖家、大买家云集。苏州玉器市场变成了中转站。这样的市场对“苏作”玉器是好是坏?我认为利弊兼存。到其他地方发展市场,倒是“苏作”玉器发展的新的出路,将“苏作”玉器推向市场,不仅仅依赖于苏州本土。现在,随着价格的上涨,客户的云集、品牌的诞生,苏州已经有十多个玉器市场,很多都正在拆建、扩建中。那么,有多少组织结构可以真正地带领苏州玉雕走向全国,走向真正的玉器爱好者,这件事情需奥我们大家努力去做。
杨曦(中国玉雕大师、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):
推广,对于玉雕行业确实很有必要,但是,推广需要基础,这一基础建立在玉雕艺人不断完善的基础上,只有有了好的作品,推广起来才会对我们有利。如果手头没有好的作品就去推广,那是对我们很不利的。推广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,通过媒体、杂志等都可以。我们可以像“天工奖”一样,借助一个较大的平台,对“苏作”玉器进行宣传、展示,让更多的人看到“苏作”玉雕的整体面目。对于成立一个推广机构,我很赞同。玉雕艺人的职责是创作,而不是像明星一样到处去展示自己。很多推广的事情需要专门的机构运作,玉雕艺人只需要配合。
马进贵(中国工艺美术大师):
我重复一下几个观点和我自己的看法。不管是“苏派”、“苏作”还是“苏帮”,他们都是艺术特征的体现。称作“苏帮”,我觉得有些“小家子气”,给人感觉是很小的范围。我还是赞成“苏作”、“苏派”这种称呼。“苏作”是个大概念,它是艺术体系的表现,不单指玉雕。吴中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积淀很深的地方,不管是字画还是核雕,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固有的艺术风格。这种艺术风格也可以从家具、园林等事物上体现出来。苏州做玉不是从现在开始,而是从宋代开始的。宋代时期,宫廷就开始征集天下工匠,为皇帝服务;清代时成立了造办处,建立七十二座,玉器叫如意座。北京的玉器形成于光绪年间,光绪皇帝解散了清宫造办处,很多做玉的艺人散落到北京琉璃厂、羊肉胡同、西祠等地,成立了自己的作坊,北京民间琢玉的历史才开始。上海玉器的发展起步较晚,清宫档案也没有关于上海工匠的记录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苏州玉器厂、扬州玉器厂等都是同一档次的,全国最大的也只有北京玉器厂和上海玉器厂。玉器走进寻常百姓家仅仅十几年的时间,玉器市场的建立也仅仅二十年左右。二十年前,我国没有玉器专营店、专卖店。解放之后,我国的玉器全部是出口的,只有在文物商店和有益商店才可以看到玉器。以新疆为例,随着旅游市场的开放,到新疆的旅游者,一开始买葡萄干、羊绒衫,到后来买玉器。旅游市场上的玉器大多不是新疆生产的,商家为了更多的销售业绩,一律称其做工为“扬州工”,所以,无形之中为“扬州工”做了宣传。从而折射出,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。近三年来,新疆开店的人基本上都集中到了苏州。在苏州,加工费相对上海较低,工艺相对河南较好。苏州玉器市场的批发业、制作业发展都是很快的。全国玉器市场的中心在转移。现在大家买镯子都要去镇平买;买牌子、挂件、雕件、把玩件,基本上都往苏州聚集。新疆商人也开始买材料加工之后出售,这也加快了苏州玉器加工业的发展,关于“落款”,也是很必要的。但是要在好的作品上落款。“苏作”玉器的宣传也是有很多途径的。新疆的玉器商家也开始推崇“苏州工”而非“扬州工”了。扬州山子做得好,挂件、手把件苏州做得好。
关于创新与时代性
奥岩:
杨曦大师论述了玉器的时代性。玉器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。传统、继承、创新三者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。我认为,中国的传统是永远不可以舍弃的,同时,中国的玉器又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,变化就是那个时期的创新,关于继承和创新,我认为不必讨论,继承和创新永远是并存的,创新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。关于创新和时代性,实际上是讲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杨曦大师的讲演我归纳为:一、要有创新、时代性的理念;二、要有功底。功底既包括做玉技术,又包括审美观、现代设计理念以及发现美的灵性。最近几年,很多人都在讲求创新,但是就玉雕作品的创新,我不敢恭维。具有时代性的作品,既具有生活气息,又具有传统的艺术韵味。
肖剑波(中国工艺美术大师):
传统雕刻都是相通的,包括牙雕、木雕、玉雕。雕刻的最高境界是修炼于雕刻之外。要体现出玉雕作品的时代性,制作者必须有思想、想法,思想和想法都是要在雕刻之外修养的。能够体现当下的作品才具有时代性。创新是一只风筝,永远都会被一根线牵着,这根线就是传统。创新一定要在传统的基础上,不断出新,否则创新就会变成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杨曦的作品处处透漏着传统底蕴和现代气息,吸收了绘画的语言。艺术是相通的,绘画与雕刻也是相通的。杨曦的作品充满了构层,构层跟构图是不一样的。构层讲究点线面的结合,大与小、重与轻、实与虚的组织。同时还有写意色彩,作品有的地方很虚无,有的地方很精到,就像是一幅写意画,对比很强烈。能否留给观者足够的想象空间,是作品优劣的关键。很多符号和元素在杨曦的作品中得到了表现,他把很多文化符号、元素跳跃性地放在了一起,形成了特有的风格。还有一点,杨曦作品融入了文化特色。工艺美术门类对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工要好,艺要佳。要把现代艺术融入到工艺品中,工艺美术家也要成为艺术家,成为真正的艺术大家。我还有个看法,工艺美术有一个特点,就是工艺品最讲求“工”的精到。
奥岩:
蒋喜大师的讲演,感觉是在听一种“方法论”,作答了在玉器的传承与创新之间如何去掌控、利用、拓展的问题。在创新的过程中,学习是非常重要的,照搬照抄仅仅是一个过程。
单存德(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、苏州玉雕专委会秘书长):
刚才听了两位大师的发言,我想说三个方面。第一方面,出新。不管是杨大师谈的“时代性”,还是蒋大师谈的“师古与泥古”,其本质都是要出新。玉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由人掌握的,是活态的。处在不同时代的作品肯定具有不同时代的特点。一件作品会反映作者对世事万物的感悟以及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观。玉雕不管是明清件、仿古件、手把件、挂饰件,也不管是动物、人物、景物,它在表现方法上都可以出新。第二方面,多元。出新是多元的,我们的文化丰富、积淀深厚,不管做哪一题材、哪一内容,我们都有多元的选择。第三方面,符合美的法则。美的法则是抽象的,但是可以约定俗成。所谓“美的法则”是指内容要配合形式美而出新,工艺要配合形式美而出彩。我们要从历代作品中,吸取精华,表现在我们的作品中,符合美的法则。“美的法则”是见仁见智的,不是很统一的。一个时代要在历史上留下一笔,必须要有时代印记。苏州玉雕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,当今是苏州玉雕出人才、出作品的好时代。在有数量的前提下,要提高“苏作”玉器的质量和品位。要达到以上三个方面,玉雕人要厚积薄发,不是能一蹴而就的,功夫在事外。许多艺人都感觉,现在“做工”不存在问题,现在的加工手段跟以往一大不相同,为玉雕艺术品位的提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我们表现方法的关键是功夫在事外,厚积而薄发。
马进贵:
符合当今时代的审美观,就是具有时代特征。“观音”这一题材作了几千年了,如果今天还按照明清时期的表现方式去做,就不仅具有时代性。杨大师所作的观音,从形态、神态、动态、衣纹的飘逸感等各个方面来体现当今时代的审美特征;蒋喜大师做的龙凤牌,虽然龙凤也是几千年的题材,但是他用当今时代的牌型、虚实雕法、镂雕与平面雕法相结合,用现代的审美观组织图案,作品就具有了时代感。任何一个题材,用当今的审美观去组合它,就能反映当今的时代特征。
从绘画上讲,唐代人物喜欢胖,天下画的人物就胖。中国的绘画到清末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,开始注重透视关系、人体比例关系、体形美等。我们现在的作品人物体形美、动态美、神态美、质感美,都体现出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角度和衡量尺度。
关于文化元素在玉雕中的运用
奥岩:
传统文化元素在玉雕创作总的应用是司空见惯的。瞿利军大师很系统地将这五个方面罗列出来,进行了系统的分类,非常有利于利用。在玉雕创作过程中,如何进行归纳总结,这是玉雕艺人应该注意的地方。玉雕艺人要做到“眼快、手快、耳朵快、脑子快”,将创作过程中的点滴记录下来,将创作中运用到的事物加以分类,这是非常重要的,有利于我们的提高和发展。瞿利军作品涉及面较广,从器皿到山子,到小的把玩件,既有传统苏作的,又有创新的。
肖剑波:
传统文化元素包含的内容很多。瞿利军大师的作品给人沉稳的感觉,这是瞿利军本人传统底蕴深厚的表现。在作品的创作上,该要做得精到的地方就要精细。“留皮”并不是一刀到底的,而是要有层次感。
范同生(中国玉石雕刻大师):
传统文化元素在玉雕创作过程中运用的特别多。开始接触玉时,我们就开始做和合二仙、弥勒、观音等传统题材。但是,艺人已经将表现手法作了改动,像杨大师做的观音图案,颠覆了以前的格式。关于“苏作”,“苏作”是一个灵动的概念,河南和扬州的玉器做的体积较大,都很凝重。将灵动与凝重结合起来,可能是“苏作”玉雕发展的又一条新路子。
关于薄胎器皿件和玉牌
奥岩:
俞挺的薄胎工艺成为苏州工艺的一张名片,很多人对此都赞不绝口。苏州的薄胎器皿特色到底有什么,俞挺总结了四个方面,我认为四个方面还不算充实,我总结了几个字,每个字代表一个方面。“轻、巧、薄、素、秀、精”,是苏州薄胎的特点。器形上的“秀”会给人整体的感觉。
马进贵:
俞挺讲到了薄胎器皿的传入、历史及乾隆皇帝的喜爱。薄胎作品要突出以下方面:胎体要薄、外形要规整。从器形的变化和纹饰的变化上还要做好功夫。“形在外,神在内,形美可以悦目,神美可以赏心,形神兼备,方为精品”。器皿的神凸显在比例关系、造型风格。
“苏作”是一个大的概念,不是特意指哪一件产品,哪一种雕法。薄胎工艺在玉雕创作中也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,目前在全国的玉雕行业,说起薄胎制作,都是以苏州为龙头的。这是苏州工艺的一大特色。刚才俞大师说到,作品最薄做到
奥岩:
曹扬的玉牌有很多变化,无论是牌头的设计还是表现手法,都很丰富。这是做玉牌的有益探索。刚才我看到,一块苏式玉牌,其背面的牌头设计得很有特点,将浮雕的山水画设计成牌头,牌面再做诗文,这是头一次看到的,这样的表现手法是非常好的,很有创新。苏州的山水牌具有强烈的文人气和地域特点的。最近的几年,这一类的牌子见得非常少。曹扬讲了牌片的创作,大家有什么可以发表的。
苏州有很多人文素材,值得我们挖掘。上次来苏州,我到了山塘街。山塘街给我酒逢知己的感觉,真的很好。开办论坛的目的,就是开启思想之门,开启学习之门,开启创作之门。目前,全国的大环境,就像是环法自行车赛,第一团队,第二、第三团队依次通过。苏州在这个比赛中,首先要保持团队,而不是一个人、两个人;其次要有好的成绩。这是我对苏州玉器的希望。
马建庭:
奥总用理清、提炼、批注、诠释的方法,为我们提出了苏州玉雕在发展过程中,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。特别是针对苏州玉雕技艺、风格以及发展方向的问题,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和建议。对我们苏州玉雕的健康发展,提升苏州玉雕的品位,起到了很好的引导、促进作用。我们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跟市、省外的大师多进行交流,为苏州玉雕在更大的范围里提升提供机会。